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其中,和平、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叭死喙餐壑怠闭庖恢匾谋晔缎栽葱愿拍?,以其深厚的人本主义根基、辩证把握的普遍性特质、面向未来的进步视野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伟大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为21世纪的世界普遍交往确立了准则。
第一,立足人的需要和本质凝聚全人类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构建并非自说自话,亦非空中楼阁。其最深层的根基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性基本需要,又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现实把握之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同时强调“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并将人类的特性定义为“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需要形成紧密联结的共同体,需要达成更多的价值共识。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深刻把握人的基本需要及其共通的类本质、类特性,才能达成最稳固、最持久的价值共识。全人类共同价值回应并升华人类最根本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对尊严与自主的普遍诉求,契合了其作为交往性存在的内在本质。
空前紧密的全球性网络,让基于人类共同命运的价值共识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产物。立足于人的社会性、交往性这一核心事实,全人类共同价值回应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其中,战争与冲突是对人类生命最根本的威胁;贫困和发展不足则是导致冲突的重要根源,无情剥夺了人实现自我潜能的可能;免于恐惧和匮乏的基本渴望,是超越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将“和平”与“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最基础的生存性需求的深刻回应,为普遍交往奠定不可或缺的安全基石与稳定前提。没有和平,交往无从谈起;没有发展,交往缺乏动力与实质内容。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对尊严与自主的普遍诉求。无论身处何种社会形态,个体对获得平等尊重、免受歧视、追求幸福以及获得公正对待的内在渴望是共通的?!肮健庇搿罢濉笔钦庵肿鹧纤咔蟮暮诵奶逑?;“民主”与“自由”则深刻反映了人在现代社会关系中实现自主参与和自我发展的不懈追求。这些价值绝非某一特定文明的独占物,而根植于人对自身主体性地位的觉醒、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之中。全人类共同价值承认并提炼这些诉求的普遍性内涵,为不同社会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共享的伦理框架与合法性基础。
进一步看,封闭与隔绝违背人性深处对联系、理解、合作以及共同进步的深切渴望。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倡导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是对人的类本质要求的积极回应,为跨越文化隔阂、深化相互理解、激发集体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导向,使普遍交往成为促进人类整体福祉的积极力量,而非冲突的根源。
第二,以和而不同的辩证法展现共同价值普遍性。
全人类共同价值拥有强大生命力,超越西方基于意识形态对立和霸权逻辑的所谓“普世价值”,闪耀着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美美与共等智慧光芒。
承认普遍性内核,不意味着强求单一模式。恰恰相反,价值的普遍性需要通过路径的多样性来实现和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普遍光辉,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特殊性路径才能充分展现和真正实现。不同文明基于独特的历史、地理、宗教和哲学传统,形成了对价值内涵各具特色的理解与实践智慧。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各异,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的理解,包括其侧重点、实现策略、优先次序和具体内涵,自然不同。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制度安排没有绝对化的“标准答案”。只要根本目标指向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与国家和平发展,不同的制度安排都应得到尊重。
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寻求共识基础上的统一。它摒弃了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对形式同一的苛求及其必然带来的排他性,致力于在尊重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对共同价值各具特色的理解与实践智慧基础上,找到彼此认同的基石。同时,不同文明在相互学习中深化理解。这不仅会丰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路径,也使其内涵本身在交流互鉴中得到时代性拓展与深化。这种动态开放的过程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普遍性是和而不同的普遍性,是在尊重多样性前提下达成的统一性,是包容特殊性之中的共同性。它在理论上超越了两种狭隘性:一是片面强调文化特殊性而否定价值共通性的文化相对主义,二是试图将特定模式强加于人的“普世价值”一元论。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深刻的辩证法,为世界普遍交往提供了既坚守核心原则又充分尊重差异的价值指引,因而更易获得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
第三,以谋进步谋大同的胸襟开创文明发展新境界。
人类文明在展现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汲取向上向善的生命力量,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全人类共同价值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宏阔的人类视野,为世界普遍交往注入积极的建设性动能,具体展现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消弭西方与非西方、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文明隔阂,引领人类社会走出霸权主导的单极秩序,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它以能否为人类谋得进步、为世界带来团结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从而超越以西方个体中心主义哲学为根基的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所陷入的价值困境。它是顺应各国人民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文明理想的思想结晶。
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和平合作与公平正义,是凝聚全球共识、超越地缘政治博弈、实现有效集体行动的重要保障,也是追寻人类进步和世界大同的根本指针。它倡导超越片面强调绝对安全的“自助”逻辑和逃避国际责任的“搭便车”心理,呼吁建立基于共同责任、命运与共的集体行动框架,以引领世界大变局正确方向为精神内核,将人类交往的目的从单纯的利益交换、权力博弈提升至新的伦理高度。
第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国际秩序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加强团结协作是唯一出路。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希望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p>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践行者和行动派,需要切实方案引领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比如,将对话协商置于对抗冲突之上,将共同利益置于狭隘私利之上,将长远福祉置于短期收益之上,将人类整体置于局部一隅之上,致力于通过共商规则制度、共担全球责任、共享发展机遇,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同时,确保全球事务由各国共同治理、普遍挑战由人类集体应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分享,进而在制度层面消除国际秩序的压迫性与排他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总之,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其深厚根基、辩证智慧和进步视野,正在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它所开创的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事业,将世界绝大多数人团结在一起,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作者分别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马振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p>